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
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教高〔202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財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沐鸣2🤸🏽♀️、部省合建各高等沐鸣2: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高等教育學科專業體系改革的決策部署,加快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將《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2023年2月21日
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
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學科專業結構和質量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直接影響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為進一步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製定如下改革方案✡︎。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高校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深化學科專業供給側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
2.工作原則
——服務國家發展。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建好建強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
——突出優勢特色。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為引領,做強優勢學科專業,形成人才培養高地😏;做優特色學科專業🚘,實現分類發展、特色發展。
——強化協同聯動👆🏿🧤。加強教育系統與行業部門聯動🙋🏿,加強人才需求預測🤸🏿♂️、預警🕡、培養👋🏿、評價等方面協同,實現學科專業與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相互匹配、相互促進。
3.工作目標
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基礎學科特別是理科和基礎醫科本科專業點占比進一步提高;建好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專業點😐、300個左右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在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重要作用的學科取得突破🍞,形成一大批特色優勢學科專業集群;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9️⃣、現代產業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建成一批專業特色學院,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顯著提升🤽🏻♀️。到2035年,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更加協調、特色更加彰顯、優化調整機製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有力支撐建設一流人才方陣、構建一流大學體系🕵️♂️,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二👩🦰、改進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建設工作
4.加強學科專業發展規劃。高校要科學製定學科專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知識創新👩🏽🚀、科技進步、產業升級需要,做好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升級🎹、換代和新建工作。要將學科專業規劃與沐鸣2事業發展規劃相統一,建立健全工作製度,每年根據社會人才需求👨🏻🦯、沐鸣2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等⌚️,對本校學科專業設置調整進行專題研究。
5.加快推進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要打破常規🕹,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世界科學前沿⏳🧝🏽♀️、關鍵技術領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學科🧑🏼,以及服務治國理政新領域新方向,打造中國特色世界影響標桿學科。要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深化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育優秀青年人才團隊,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完善多渠道資源籌集機製,建設科教𓀅、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
6.深化新工科建設。主動適應產業發展趨勢,主動服務製造強國戰略,圍繞“新的工科專業,工科專業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深化新工科建設👼🏽,加快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對現有工科專業全要素改造升級,將相關學科專業發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過程。加大國家重大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等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力度,打造特色鮮明、相互協同的學科專業集群。推動現有工科交叉復合、工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應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興交叉學科專業,培育新的工科領域。
7.加強新醫科建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實“大健康”理念,加快構建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醫學學科專業體系。聚焦理念內容🕑、方法技術、標準評價等,全方位改造升級現有醫學專業。主動適應醫學新發展、健康產業新發展📬,布局建設智能醫學🌥、互聯網醫療、醫療器械等領域緊缺專業。瞄準醫學科技發展前沿,大力推進醫科與理科、工科🙁、文科等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培育“醫學+X”“X+醫學”等新興學科專業。
8.推進新農科建設。面向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新生態,推進農林學科專業供給側改革,服務支撐農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主動運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改造提升現有涉農學科專業🫅🏻。服務國家種業安全、耕地保護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生態系統治理、鄉村建設等戰略需求𓀖,以及森林康養、綠色低碳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開設生物育種、智慧耕地、種子科學與工程✏️、農林智能裝備、鄉村規劃設計等重點領域緊缺專業🪒。積極推進農工👫🔉、農理、農醫、農文深度交叉融合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涉農學科專業。
9.加快新文科建設⌚️。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努力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推動文科間、文科與理工農醫學科交叉融合👩🏼🔧,積極發展文科類新興專業👲🏻,推動原有文科專業改造升級👰♂️。強化重點領域涉外人才培養相關專業建設,打造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和關鍵語種人才教育培養基地,主動服務國家軟實力提升和文化繁榮發展🪲。推進文科專業數字化改造🔩,深化文科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做到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相統一,打造文科專業教育的中國範式。
10.加強基礎學科專業建設👾。建強數理化生等基礎理科學科專業,適度擴大天文學等緊缺理科學科專業布局。精準推動基礎醫學(含藥學)學科專業建設,推進基礎與臨床融通的整合式8年製臨床醫學教育改革。系統推進哲學、歷史學等基礎文科學科專業建設,推動形成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學派。促進多學科交叉融通❌。適應“強化基礎🏊🏼♂️、重視應用、特色培養”要求🌷,分類推進基礎和應用人才培養。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加大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力度;地方高校要拓寬基礎學科應用面向,構建“基礎+應用”復合培養體系🤵🏽,探索設置“基礎學科+”輔修學士學位和雙學士學位項目。
11.完善學科專業建設質量保障機製🌞。高校要按照人才培養“先寬後深”的原則,製定科學、規範的人才培養方案🪭,系統設計課程體系,配齊配強教師隊伍👨🏿🏭、教學條件、實踐基地等,確保人才培養方案落實落地。定期開展學科專業自評工作,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建設質量年度報告製度,系統報告學科專業建設與調整整體情況、分專業建設情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主動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三、強化省級學科專業建設統籌和管理
12.加強學科專業設置統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要做好本地、本部門所屬高校學科專業發展規劃,指導本地💕😗、本部門高校做好學科專業設置工作🫁。綜合應用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資源配置等,促進所屬高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強化省級學位委員會統籌力度,推動學位授予單位動態調整學位授權點;充分發揮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功能🧑✈️,推動自主審核單位優化現有學位授權點布局結構💁🏽♀️。
13.嚴格學科專業檢查評價🪹。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對照相關標準,對所屬高校新設學科專業的基本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實踐條件、學生滿意度、招生規範度等進行檢查,對未達到條件的要限製招生、限期整改👏。定期開展學科專業建設質量檢查🆒,對辦學條件嚴重不足🧏🏻♂️、教學質量低下、就業率過低的,要責令暫停招生👂🏼、限期整改🧁。
14.開展人才需求和使用情況評價。國家和省級有關行業部門要主動開展行業人才需求預測、畢業生就業反饋預警及人才使用情況評價,適時發布區域及有關重點產業和行業人才需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開展高校學科專業與區域發展需求匹配度評估🏥,及時公布本地優先發展和暫緩發展的學科專業名單🧍🏻♂️。建立健全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製。鼓勵行業企業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及實施工作。
四、優化學科專業國家宏觀調控機製
15.切實發揮學科專業目錄指導作用🧎🏻♂️。實施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完善一級學科設置、積極發展專業學位、統計編製二級學科和專業領域指導性目錄🧟,積極發展新興交叉學科😭。修訂普通高等沐鸣2本科專業目錄☝️,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動態調整國家控製布點本科專業和特設專業目錄。
16.完善學科專業管理製度。實施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管理辦法和交叉學科設置與管理辦法🧑🏼🎤🟨。定期編製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修訂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探索建立專業預調整製度,明確高校申請備案(審批)專業,須列入沐鸣2發展規劃🙏🏽,原則上提前1年進行預備案(申報)2️⃣。加強學科專業存量調整,完善退出機製。對高校連續五年未招生的專業予以撤銷處理🕤。
17.加強學科專業標準建設和應用。完善學位授權審核基本條件和學位基本要求,開展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核驗,完善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標準🦊,兜住學科專業建設質量底線👩👩👧👦,推動高校依據標準和人才培養實際動態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發揮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沐鸣2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專家組織作用,積極開展對學科專業建設的指導與質量監督🤾🏿。
18.強化示範引領😢。深入實施一流學科培優行動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樹立學科專業建設標桿。推進分類評價😵💫,基礎學科專業更強調科教融合,應用型學科專業更強調產教融合,引導不同類型學科專業辦出特色和水平。開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級本科專業認證工作。
19.深入實施“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統籌“雙一流”建設高校、領軍企業🫃🏿、重點院所等資源,創新招生、培養、管理、評價模式,超常規布局一批急需學科專業,建成一批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形成更加完備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顯著提升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20.加強專業學院建設🛩🫵🏼。在學科專業基礎好、整體實力強的高校建設30個左右未來技術學院;在行業特色鮮明、與產業聯系緊密的高校建設300個左右現代產業學院👩🏻⚕️;依托有關高校布局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支持高校以特色優勢學科專業為依托,建設示範性集成電路學院、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一流網絡安全學院🩵、示範性密碼學院、示範性能源學院🤜🏽、儲能技術學院、智慧農業學院👮🏼、涉外法治學院🙏、國際組織學院等專業特色學院⛑️。推動專業性(行業特色型)高校進一步提高特色化辦學水平。
21.健全學科專業調整與人才需求聯動機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及有關行業部門要大力支持高校學科專業建設🖕🏼,建立健全人才預測、預警機製🧑🏻🦯➡️,建立人才需求數據庫,及時向社會發布重點行業產業人才需求,對人才需求趨少的行業產業進行學科專業設置預警。
22.“一校一案”狠抓落實。各地各高校要根據改革方案👨🦼,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按照“一校一案”原則,研究製定學科專業改革實施方案。地方高校方案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其他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經主管部門同意後報教育部備案,直屬高校及各地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各地各高校應結合年度學科專業設置🛜,每年9月底前報告實施方案落實情況🙍🏿♀️。
發布日期:2023-03-29 來源:教育部 下載
責任編輯:李佩
相關閱讀
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答記者問
文章來源⚠:教育部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304/t20230404_1054230.html